吉林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4:34:39   浏览:907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法

吉政发〔1988〕33号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保护办学者和求学者的合法权益,加强管理,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力量,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党派、团体、经济组织,公民个人。
第三条 举办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证书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样,必须按照国家发布的学校设置的有关规定办理;举办其他学校(包括班、培训部等,下同),均需要按照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和本办法办理。
第四条 凡申请办学的单位,均须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出具同意办学的证明;在职人员申请办学,须经所在单位批准,并出具同意办学的证明,非在职人员申请办学,须经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办学的证明。出具同意办学证明的部门或单位,应对所属办学单位或个
人的办学方向、宗旨以及办学负责人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认真审查,出具书面审核材料。
各级各类社会力量办学,应由办学者所在地与办学内容对口的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五条 社会力量是办学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办学条件:
一、由一位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行品质和相应的文化、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并懂得教育的人员任专职校级领导;
二、有切合实际的办学方案(包括培养目标、招生计划和对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教材等)和教学、行政、学籍等管理制度;
三、有固定的、符合教学要求的校舍、教学设备和可靠的经费来源,借用、租用校舍、教学设备的双方要签订协议;
四、有与培养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教职工队伍;
五、采用函授形式教学的学校,要具备面授所需的教学场所和设备,并要设立固定的函授联系网,规定必要的面授时间。
第六条 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实行分级管理。
一、面向本县(市、区)招生的,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市、地、州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面向本市、地、州招生的,经办学者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同意,由市、地、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备案;面向全省和跨省招生的,由教育行政部门
逐级审查同意,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二、省外单位或个人来吉林省办学,必须具备其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的办学证明及其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办学批准书,同时由其在我省的依托单位出具办学证明,并经依托单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逐级审查同意,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 办学单位或个人申请办学时须向审批机关提交办学报告、办学证明,填报《社会力量办学审批表》。办学报告包括办学条件及落实情况。
第八条 审批机关应根据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和本办法以及办学单位或个人的申报材料,对拟办学校的办学方向、宗旨、条件、招生区域、教师、教材和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收费标准等进行审查。被批准办学的单位或个人,由批准机关签发《社会力量办学
批准书》。
第九条 办学批准机关应设置兼职的社会力量办学监督检查人员,对管区内的社会力量办学进行监督、检查、指导,以保证其正常秩序和教育质量。
第十条 经批准举办的学校变更名称、类别、层次、专业或招收新生,更换举办单位或个人,改变隶属关系或停办,均须按原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一条 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广告,须经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出具证明,方可刊登、播放和张贴招生广告的刊登、播放和张贴范围必须与批准招生的范围一致。
第十二条 凡未取得颁发国家学历证书资格的各级各类学校,不得颁发毕业证书。学员学习结束后,可由学校发给“结业证明”,注明所学课程内容和各科考试成绩,学校校长须在“结业证明”上签字,以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负责。
“结业证明”如需在岗位合格、评职、晋级、就业等方面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其结业考试必须由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共同进行。成绩合格,由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在“结业证明”上加盖公章,同时由有关主管部门加验钢印,并注明有效范围和期限。
社会力量办学的“结业证明”由省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刷。
第十三条 社会力量办学的经费自行筹集,可采取收费、集资和接受捐助等办法解决。学校可向学员收取合理金额的学杂费,但不得以办学为名非法牟利。
举办家承认学历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举办其他学校的收费标准,教学内容(包括单科下同)相当于中专及中专以上程度的学校,参照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级各类学校同程度、同类课程的学时收费标准执行;各类基础教育,初、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社会文
化生活教育学校的收费标准,由市、地、州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共同制定。
学员的教材、资料只能收取成本费,不许以任何借口变相或额外收费。
第十四条 经批准办学的学校要向批准办学的教育行政部门缴纳学杂费总收入3%的社会力量办学基金。社会力量办学基金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和使用,主要用于对社会力量办学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表彰奖励、交流经验、编写教学计划以及有关的表格印刷等专项业务活动的开支,
不收学杂费的,可以免缴社会力量办学基金。
第十五条 经批准办学的学校可在银行建立帐户,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帐目和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 办学单位、个人及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教委《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暂行规定》及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教育行政部门应视其情节轻重;可给予公开批评、勒令停办、责令退还学费、责令赔偿损失、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和处以非法所得额百分之十至两倍
罚款的处罚:
一、未经批准私自办学的;
二、不经具有审批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或不按批准的招生范围擅自刊登、播放和张贴办学广告的;
三、以办学为各滥收费用的;
四、不执行批准的教学计划,办学质量低劣或滥发证书的;
五、虚报学员人数、弄虚作假的;
六、不按期缴纳或拒不缴纳社会力量办学基金的;
七、妨碍或阻挠社会力量办学监督检查人员执行任务的。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处罚决定由当地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出并执行。处罚决定要及时通知受处罚的单位或个人。交纳罚款的期限为十天。受罚款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执罚机关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申诉。受理申诉的单位或
部门,应在收到申诉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答复,逾期不答复,视为同意申诉者意见。
罚没收入全部上缴执罚机关的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 凡在本办法发布前举办并仍在办学的学校,均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在一个月内补办办学手续。
第十九条 驻吉林省部队系统办学,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省内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抵触时,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88年4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重庆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请示》(渝劳仲发〔1993〕20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第(一)项中的“自动离职”是指职工擅自离职的行为。
二、职工与企业因辞职问题发生争议,只要不出现职工违纪引发的纠纷,应按辞职争议处理。
三、《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人计〔1983〕61号)第二条、第六条中规定的职工要求停薪留职,未经企业批准而擅自离职的,或停薪留职期满后一个月内既未要求回原单位工作,又未办理辞职手续的,企业对其按自动离职处理,是指企业应依据《企业
职工奖惩条例》有关规定,对其作出除名处理。为此,因自动离职处理发生的争议应按除名争议处理。



1994年2月8日

关于印发辽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辽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辽市政办发〔2006〕9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辽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十二月十八日


辽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辽政发〔2006〕42号),加强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与运行的管理,保障居民公平享有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指在城市(含县城)范围内设置的、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登记注册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第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的诊疗服务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第四条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各县(市)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由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等规定的标准进行初审申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和执业登记。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可为独立法人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可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独立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接受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专有名称,未经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机构不得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命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命名原则是:所在区名+识别名(可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命名原则是:社区名+卫生服务站。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卫生部制定的统一专用标识;卫生部未制定统一标识前,使用市卫生局制定的统一标识。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1健康教育。普及卫生保健常识,帮助居民逐步形成利于维护和增进健康的行为方式。
2传染病预防控制。负责疫情报告和监测,实施预防接种,配合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开展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筛查,实施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例管理;建立并管理居民健康和疾病档案;协助处置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妇女、儿童、老年保健。提供婚前、孕前、孕产期、更年期保健服务;开展新生儿、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服务;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
4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
5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
第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
1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诊疗和护理。
2现场应急救护。
3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家庭服务。
4城市医保病人的首诊和转诊服务。
5住院康复医疗服务。
6中医药服务。
第十一条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注册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范围,可以从事社区预防保健以及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但不得从事专科手术、助产等风险较高,不适宜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专科诊疗,不得跨类别从事口腔科诊疗。
第十二条申请注册全科医学专业为执业范围的执业医师,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取得相应类别的全科医学专业中、高等技术职称任职资格。
2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
3经省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应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4取得初级资格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须在相关上级医师指导下从事全科医学工作。
第十三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1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2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3人员聘用、培训、管理、考核与奖惩制度。
4技术服务规范与工作制度。
5服务差错及事故防范制度。
6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7居民健康档案妥善保管制度,保护居民个人隐私制度。
8公示医疗服务、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制度。
9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及违禁药品制度。
1024小时开诊制度。
第十四条县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考核、信息公示、奖惩和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把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十五条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行业务评价与指导。
第十六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把接受服务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
第十七条市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动态评审制度,每3年评审1次。对评审不达标的,限期3个月内整改;逾期仍不达标的,取缔其执业资格。
第十八条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百分考核制度(考核细则另行制订),考核结果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市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服务范围内开展执业活动。违反上述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其执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