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环境管理若干规定(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1:03:33   浏览:85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城市环境管理若干规定(废止)

江苏省人大


苏州市城市环境管理若干规定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环境管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建设文明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城市环境管理,是指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城市环境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全民参与的原则。
第三条 苏州市环境管理委员会是全市城市环境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考核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建设、规划、市政、公安、工商、交通卫生、园林、环保、建管、房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城市环境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的城市环境管理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搞好城市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五条 建筑物、构筑物的装饰造型应当外形整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对影响市容的脏污、残缺墙面等,产权人或者使用人应当清洗、粉刷、整修、改造或者拆除。
第六条 城市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邮电、路灯、环卫、公共交通等公共设施,其产权单位或者管理部门应当经常检修、维护,保证其功能完好、外观整洁。
主次干道新设前款公共设施涉及市容环境的,有关部门应当在办理批准手续前征得环境管理部门同意。
第七条 主次干道两侧各类商品交易必须进场入店,不得占道设摊,不得设置店外摊。
未经批准,不得在主次干道上拉挂横幅、标语等物品。
沿街单位的车辆应当停放在单位内部,无停放车辆场地的,应当在准许停放车辆的地点停放整齐。
第八条 沿街单位必须保持容貌整洁,店名、标牌无缺字、残字、错字;霓虹灯、电子显示屏幕、灯箱等必须外型整洁美观,保持完好。
第九条 设置户外广告除向有关部门申请外,其设置的位置、形式由环境管理部门会同规划部门审查批准。
第十条 主干道两侧和风景旅游区附近的临街建筑物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阳台、平台、外走廊堆放物品不得超出护栏;
(二)楼(房)顶不得搭建违章建筑物、构筑物,不得堆放杂物;
(三)封闭阳台、安装空调应当符合规定。
第十一条 禁止在非指定场所倾倒和焚烧垃圾,乱扔杂物;禁止随地吐痰。
主次干道两侧、风景旅游区、居民新村等地区的单位和居民的生活垃圾应当实行袋装,按规定投放。
第十二条 沿街公告栏、宣传橱窗应当统一规划、设置。禁止在公共场所乱涂乱贴。
第十三条 楼顶二次供水水箱(池)旁不得搭建棚舍,污染水质。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每年至少清洗消毒一次。
第十四条 城市居民不得有下列防碍居住区环境的行为:
(一)在公用通道和窗外托架上堆放杂物;
(二)居住区内乱搭乱建,乱设摊点;
(三)损坏绿地花卉树木;
(四)饲养家禽、家畜。
出租私房的产权人和租赁房屋的承租人都有维护居住环境的义务。
第十五条 各类工地必须按规定围栏作业,临时闲置地块必须按建筑规范设置围墙,维护环境协调、整洁。
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拆除临时建筑物,清运渣土、物料,平整场地、修复损坏的路面和公共设施。
第十六条 航道、河道两侧的装卸区、寄泊区、农贸市场等单位,应当维护航道、河道水面和沿岸区内的环境整洁。313第十七条 禁止在候车(船、机)室、商场、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医院、幼儿园、托儿所、青少年活动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
禁止吸烟的场所应当设有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专设的吸烟室应当有排风换气装置。
第十八条 沿街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体工商户,应当与所在街道办事处(镇)签订《门前卫生责任书》,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保持责任区环境整洁。
第十九条 在城市环境管理中涉及规划、绿化、市政设施、环保、道路交通等管理的,由有关行政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执行。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一)项、第(二)项和第十一条第一款的,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第一款的,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规定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外,下列行为,由市、县级市、区环境管理部门进行教育,责令其改正,按照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每处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二)违反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处以十元至一百元罚款;
(三)违反第十八条规定,责任区环境脏乱差的,按责任环境面积处以每平方米五元至二十元罚款;
(四)违反第十二规定乱涂乱贴的,每处(张)处以二十元至二百元罚款;
(五)违反第八条规定店容店貌不洁的,处以一百元至一千元罚款;店名、标牌破损,有缺字、残字、错字的,处以五十元至五百元罚款。
(六)违反第九条规定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影响市容的,处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罚款;
第二十一条 阻碍环境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照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三条 负有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有关部门、单位未履行职责,影响城市环境的,环境管理主管部门可以向其发出整改意见书,有关部门、单位应当改进或者纠正。
第二十四条 环境管理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有关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规定,秉公执法。凡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1997年7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颁发《常州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5〕122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颁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七月十三日


常州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和完善本市市区廉租住房制度,保障市区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规范廉租住房工作,根据建设部《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建设部第120号令),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最低收入家庭,是指由民政部门认定、持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以下简称低保证)或由市总工会认定、持有特困职工证(以下简称特困证)的家庭。
  第三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廉租住房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各区人民政府和市财政、建设、民政、总工会、税务、国土资源、物价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本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水平以满足基本住房需要为原则,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住房状况合理确定,家庭人均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不得超过市区上一年度人均住房面积的60%。
  具体保障标准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民政、总工会等有关部门拟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第五条 本市市区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
  本办法所称租金补贴,是指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发放货币补贴,由其到市场上租赁住房。
  本办法所称实物配租,是指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直接提供住房,并按照廉租住房的租金标准收取租金。
  本办法所称租金核减,是指产权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对现已承租公有住房的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给予租金减免。
  第六条 实物配租面向的家庭主要包括:
  (一)年满七十周岁以上且无子女的老年家庭或孤老家庭;
  (二)家庭主要成员有严重残疾或重大疾病且已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
  (三)获得部省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家庭;
  (四)烈属和其他急需救助的家庭。
  第七条 廉租住房资金的来源,实行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主要包括: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规定提取的城市廉租住房补充资金;
  (三)社会捐赠的资金;
  (四)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和廉租住房拆迁补偿款;
  (五)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八条 廉租住房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租金补贴的发放、廉租住房的购建、维修和物业管理等,不得挪作他用。市财政、审计部门对廉租住房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
  第九条 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来源主要包括:
  (一)政府出资收购的住房;
  (二)社会捐赠的住房;
  (三)腾空的公有住房;
  (四)政府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中安排建设的廉租住房;
  (五)其他渠道筹集的住房。
  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来源应当以收购现有旧住房为主,限制集中兴建廉租住房。
  第十条 廉租住房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方式供应,对廉租住房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项规费在市权范围内均免于征收;禁止收取无国家、省政策依据的费用;对政府出资收购二手房作为廉租住房的,免收权属登记费、工本费、交易管理费和土地登记费;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租金收入暂免征收房产税及营业税。
  第十一条 申请廉租住房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市市区城镇常住户口且实际居住三年以上;
  (二)连续持有民政部门颁发的低保证或持有市总工会颁发的有效特困证均应一年以上;
  (三)无房或住房低于保障面积标准的困难家庭;
  (四)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
  第十二条 申请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的家庭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申请。符合廉租住房申请条件的家庭,由申请人(户主)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人(户主)提出书面申请时,应提供户口簿、本人及家庭成员的身份证、低保证或特困证、住房情况证明等有关材料。
  (二)调查核实。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受理申请后,按申请对象持有的低保证或特困证,分别委托市民政部门或市总工会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持有低保证的申请家庭,由市民政部门对申请家庭的收入、家庭成员、住房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持有特困证的申请家庭,由市总工会负责对申请家庭的收入、家庭成员、住房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分别送市民政部门或市总工会调查核实。
  (三)资格公示。经调查核实符合申请条件的,由市民政部门、市总工会分别在五个工作日内予以公示。持有低保证的申请家庭,由市民政部门负责在其户口所在地范围内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公示;持有特困证的申请家庭,由市总工会在其单位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公示。户口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地不一致的,应同时在户口所在地和实际居住地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由市民政部门、市总工会在五个工作日内,把调查核实和资格公示的相关材料送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四)审核登记。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民政部门、市总工会提供的上述材料,在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对申请家庭提出拟安排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的意见,并予以登记。
  (五)结果公示。对拟安排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的申请家庭,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在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正式安排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公示有异议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民政部门、市总工会在五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实。经核实异议不成立的,正式安排实物配租或租金补贴;异议成立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告知申请家庭异议成立的原因,并取消登记。
  第十三条 申请租金核减的家庭,凭低保证或特困证向产权单位提出申请,经产权单位核实,按廉租住房租金标准征收租金。
  第十四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廉租房专项资金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等情况,编制廉租住房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实物配租、租金补贴或租金减免的数量。当申请家庭超过计划数量时,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实行轮候。轮候办法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轮候期间,申请人家庭基本情况发生变化的,申请人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申报;经审核不符合申请条件的,取消轮候资格。
  第十五条 符合实物配租条件的家庭,应当与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廉租住房租赁合同,办理租赁手续。
  廉租住房承租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按时缴纳租金,合理使用房屋,不得损害住房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不得转租、转让、转借,不得擅自加层、改建、扩建或改变使用用途。
  第十六条 符合实物配租条件的申请人,可以放弃实物配租,选择租金补贴。
  第十七条 符合租金补贴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与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签订租金补贴协议,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定标准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给出租人,用于冲减房屋租金。
  房屋租金低于租金补贴的,租金补贴按房屋租金计发。解除租赁合同的,承租人应及时告知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最低收入家庭承租的公有住房低于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可退出公有住房,按无房户享受租金补贴或实物配租;如不退出公有住房,只能按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和现住公有住房之间的面积差享受租金补贴。退出的公有住房,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用于廉租住房的实物配租。
  第十九条 经产权单位同意,公房承租人可以将承租的公房转租给廉租住房家庭。转租获得的收益可以不与产权单位分成。
  第二十条 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由维修费、管理费两项因素构成;租金补贴标准按照市场平均租金与廉租住房租金标准的差额计算。租金标准和租金补贴标准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物价等部门另行制定,并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第二十一条 廉租住房租金收入应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管理和维修。廉租住房租金收入不足以支付管理和维修费用时,差额部分从廉租住房专项资金中支出。
  第二十二条 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有经济实力和管理经验的单位进行管理,接受委托的单位,应当与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确保住房建筑结构安全和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三条 拆迁实物配租的廉租住房,拆迁单位应事先征得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和产权单位的书面同意。租住该廉租住房且符合继续租住廉租住房条件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另行安置。
  拆迁人应对被拆迁的廉租住房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产权调换后的住房仍用作廉租住房。
  在产权调换中需要支付的房屋差价,在廉租住房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二十四条 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最低收入家庭实行年审制度。已经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应当按年度向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变动情况。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其申报情况进行复核。对连续一年不再持有特困证或低保证的家庭实行退出机制,退出方式如下:
  (一)对领取租金补贴的家庭,给予一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限内,可逐步减少租金补贴,过渡期满后停发补贴;
  (二)对实物配租的家庭,在六个月内退出廉租住房。对退出确有困难的,经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延长一年的租住时间,延长期内可按公有住房租金标准计租;超过一年的,按市场租金计租;
  (三)对租金核减的家庭,在六个月后按公有住房租金标准计租;
  (四)原公有住房退出后租住廉租住房的家庭,其所租住的廉租住房参照公有住房的规定进行管理,但超出原承租公有住房面积的部分,应按市场租金计租。
  第二十五条 廉租住房申请家庭对审核结果、轮候结果、配租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或江苏省建设厅申诉。
  第二十六条 最低收入家庭申请廉租住房时违反本办法,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状况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取消其资格;已骗取廉租住房保障的,责令其退还已领取的租金补贴,或者退出廉租住房并补交市场平均租金与廉租房标准租金的差额,或者补交核减的租金,情节恶劣的,可并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承租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收回其承租的廉租住房,或者停止发放租金补贴,或者停止租金核减:
  (一)将承租的廉租住房转借、转租的;
  (二)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
  (三)连续六个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居住的。
  其中获得实物配租的承租人(户主)死亡或者迁离本市,同住家庭成员需要继续承租该住房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经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确定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可以继续承租,但必须办理相关变更手续。不符合条件的,应退出该住房。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廉租住房管理工作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对已批准的廉租住房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金坛市、溧阳市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2002年12月20日发布的《常州市市区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常政发[2002]242号文件)同时废止。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政发〔2005〕2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湖州市人民政府
二○○五年三月十日

湖州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根据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和《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失业保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以下统称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对象、缴费基数、费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社会保险费由地方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各费种统一征缴,分类缴入国库。
第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征缴的社会保险费纳入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财政部门依法进行核算和监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社会保险的登记、个人帐户的管理,以及社会保险的审核发放。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职工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其所在缴费单位从其本人的工资中代扣代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
第六条 参保单位实行统一编码,每个参保单位的社会保险费从登记到申报征收使用一个识别编码。
第七条 劳动保障部门和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保险知识,无偿为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提供社会保险咨询服务。


第二章 征缴管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费实行单位缴纳与职工个人缴纳相分离。单位按工资总额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职工个人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的应征数,由企业向地税部门申报缴纳。
第九条 社会保险缴费统一按工资总额计算缴费基数?穴退休人员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按养老金总额计算缴费基数?雪,职工工资高于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确定;低于上一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的,按60%确定。
第十条 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用人单位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费22%和16%,失业保险费为2%,工伤保险费为0.5%-3%,基本医疗保险费为7.1%(其中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0.6%),生育保险费为0.4%。
职工个人缴费比例:基本养老保险费8%,失业保险费为1%(农民合同制职工本人不缴纳)。
缴费比例可视本市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对象。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市区所有企业及其职工(参加省级统筹的企业除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自由职业者。
失业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市区所有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市区所有城镇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自由职业者。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市区所有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生育保险费的征缴对象:市区所有城镇企业、社会团体。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征缴办法另定。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登记使用税务机构统一代码。缴费单位应当自办理工商注册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确定社会保险缴费登记代码,同时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缴费单位不需办理税务登记的,也要到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登记。
城镇个体劳动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后五日内,向当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登记。
本办法施行前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或者缴费登记的单位,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三十日内,补办社会保险登记和社会保险缴费登记。
第十三条 缴费单位改变名称、住所、所有制性质、法定代表人、开户银行等社会保险登记事项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社会保险缴费登记变更手续,同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 缴费单位、城镇个体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依法发生终止的,应当向地方税务机关结清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利息、滞纳金和罚款,经地方税务机关和社会保险机构核准,办理注销社会保险缴费登记。
第十五条 缴费单位无正当理由连续3个月,城镇个体劳动者连续1年未向地方税务机关进行缴费申报的,税务机关应当派员实地检查,查无下落并且无法强制其履行缴费义务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发出公告,责令其1个月内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将其认定为非正常户。
缴费单位和城镇个体劳动者被列为非正常户超过3个月的,其社会保险缴费登记视同失效。其应缴社会保险费的追征仍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费缴费登记和社会保险登记应统一使用税务机构统一代码。
第十七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次月10日前向地方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经地方税务机关批准,缴费单位可以实行按月预缴,年终清算的申报缴纳方式。
城镇个体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可实行简并征期、简易申报等申报缴纳方式。
第十八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可以采取邮寄、网上申报方式办理社会保险费申报,也可以直接到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社会保险费申报。
第十九条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在每月10日前办理社会保险费申报确有困难的,应当在每月7日前向地方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报申请,经地方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经核准办理社会保险费延期申报的,应当在每月10日前按照上月实际缴纳的数额或者地方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缴数额预缴社会保险费,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结算。
第二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可以委托有关单位代征少数零星分散的社会保险费。受委托单位按照受托的范围和要求,以地方税务机关的名义征收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一条 缴费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社会保险费无法确定的,地方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缴费额: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缴费登记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三)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没有设置的;
(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凭证不全,不能真实反映用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的;
(五)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拒不提供用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等缴费资料的;
(六)发生缴费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申报,经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七)未如实申报应缴费额,又无正当理由的。
对城镇个体劳动者,地方税务机关也可核定其应缴费额。
第二十二条 缴费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无法确定用工人数和工资总额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按照该单位上月应缴费额的110%确定;没有上月应缴费额的,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相近的缴费单位的缴费水平确定;当地没有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可以比照的,按照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确定:
(一)没有设置账簿的;
(二)账目混乱、凭证不全,不能真实反映用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的;
(三)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凭证;
(四)拒不提供用工人数、工资总额情况等有关缴费资料的;
(五)申报的应缴费额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对城镇个体劳动者按上一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核定其缴费工资基数。
第二十三条 缴费单位分立、合并的,由分立、合并后的单位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有权查询缴费记录,地方税务机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为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地方税务机关负责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做好劳动监督检查。财政、审计、监察、工商、民政、工会、银行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地方税务机关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 地方税务机关对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社会保险缴费登记、缴费变更登记或缴费注销登记的情况;
(二)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社会保险费申报的情况;
(三)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四)缴费单位代扣代缴职工个人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七条 地方税务机关对社会保险费征缴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缴费单位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与征缴社会保险费或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有关的资料;
(二)责成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提供与征缴社会保险费或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有关的文件、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
(三)询问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与征缴社会保险费或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四)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征缴社会保险费或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八条 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必须接受地方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社会保险费征缴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
第二十九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有关社会保险费征缴的违法行为。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对符合受理条件的举报,地方税务机关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三十条 地方税务机关调查社会保险费征缴违法案件时,有关部门、单位应给予支持、协助。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缴费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缴费单位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缴费登记和缴费登记注销的;
(二)未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社会保险费缴费申报的。
第三十三条 缴费单位违反规定不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依法追缴外,地方税务机关对缴费单位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缴费单位欠缴应缴社会保险费,采取转移或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地方税务机关追缴所欠费款的,依法追缴外,地方税务机关对缴费单位处以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缴费单位未按规定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的,由地方税务机关依法责令限其代扣代缴,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 缴费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税务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提供虚假资料,不如实反映情况,或者拒绝提供用工人数、工资等有关资料的;
(二)拒绝或者阻碍地方税务机关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与缴费情况有关资料的;
(三)在检查期间,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的。
第三十七条 地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实施查封、扣押的,地方税务机关应当予以纠正;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 地方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税务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
(一) 故意刁难缴费单位的;
(二) 对控告、检举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三) 未履行保密义务的;
(四) 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
第三十九条 地方税务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地方税务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挪用、截留、侵占社会保险费的;
(二) 擅自作出停征、减免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与法律、法规相抵触决定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所称缴费单位、缴费个人,是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和职工个人。
城镇个体劳动者包括城镇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以及其他个人自行参保的人员。
第四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所需经费,按规定由财政予以安排。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各县可参照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二○○五年七月一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