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补充意见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4:19:19   浏览:991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补充意见的通知

建设部 国家计委


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补充意见的通知

1990年9月6日,建设部、国家计委

一九八三年《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下发后,各地区、各部门普遍加强了对住宅建设的领导,大多数单位较好地执行了城镇住宅标准,检查并纠正了一些超过国家规定的住宅标准问题,对贯彻国务院的“规定”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几年来,部分地区和单位又出现了擅自提高住宅标准的建设现象,突出的表现是:兴建的各类住宅的每套建筑面积越来越大,住宅装修和设备标准越来越高。这种趋势,脱离国情,超越国力,必须坚决制止。为此,特就贯彻国务院的“规定”提出补充意见,通知如下:
一、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的“规定”以及国家计委、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关于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城镇住宅标准的规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不得以任何借口或变通办法,突破住宅建设标准。凡突破标准的,计划部门不得予以立项,设计单位不得予以设计,建设管理部门不得批准施工。
二、住宅建设面积的标准,“八五”期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应以中小型户为主,平均每套建筑面积控制在50平方米以内。
三、住宅的装修和设备标准,住宅建筑应采用普通等级的装修,不得使用铝合金门窗,不得使用国家的投资或单位的资金购置壁纸、瓷砖、塑料地板、马赛克等高级建筑材料装修内墙面和楼地面,也不得购置高级灯具、高级灶具、除油烟设备、淋浴加热设备、浴盆,更不得购置空调设备。
四、住宅的层数,应以建多层为主,不宜建低层,要控制高层住宅的建设;只有在大城市的特定地点,当建造高层住宅节约用地效果显著,而且具备相应的技术、经济及设备条件时,方可建高层住宅。
五、住宅建设要十分注意节约土地,各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建筑密度指标。
六、住宅建设要注意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做到适用、安全、卫生、经济。
七、当前住宅建设的重点,应放在解决困难户,尤其是无房户和严重拥挤户的居住问题上。
八、各地区建设管理部门要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把严格控制住宅建设标准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从规划、设计、施工各个环节上,切实保证住宅建设标准的贯彻实施。凡发现违反国家规定,任意突破住宅建设标准的,要及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各地区应根据国务院的“规定”以及国家计委、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的“若干意见”和本通知的精神,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已制定的实施办法中与本通知精神不符的内容,应予修改,分别报送国家计委、建设部备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政部组织出国团组和接待外国代表团工作的若干规定

民政部


民政部组织出国团组和接待外国代表团工作的若干规定

(1988年1月6日部务会议通过)

根据中共中央、外交部、财政部关于外事工作的要求和有关规定,结合我部实际,对我部组织出国团(组)和接待外国代表团作如下规定:
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要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外事局报第二年拟组织的出国团(组)和接待外国代表团的建议,经外事局综合平衡,由部主管外事的领导一枝笔审批后,计划组织实施。各单位组织出访团(组)时,要贯彻“少、小、精”的原则;要着眼于出访任务择优组团,不能照顾出国,要不断提高出访质量。今后组团出访和接待来访代表团,要逐步将重点转向实质性考察和争取外援。一般性友好访问要从严掌握,避免重复考察。来访代表团的人数和在华时间要从严控制。不得擅自邀请外国代表团来访和接受出访邀请。
二、未列入年度外事工作计划,根据需要临时组织出国团(组)和接待外国代表团时:部级代表团(包括出访来访)要在六个月前提出计划,经部主管领导批准,同外交部会签,报国务院审批;司局级以下代表团(包括出访来访)要在两个月前提出计划,经外事局审核,报部主管领导批准。
三、出访代表团成员的确定:团长,由部领导审定;部级代表团的成员,由外事局商有关单位,提出意见,由部主管领导审批;司局级以下代表团的成员,部内的由外事局商有关司局提出意见,各直属单位的由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报部主管领导审批。出国人员的政审,部内的由人教局负责,直属单位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四、经费开支:以部名义组织接待的团组费用,由部外事经费开支;各直属单位组织和接待的团组经费,由有关单位负责。
出访代表团归国后要及时结算在外费用,经团长签字送外事局核准后报销。为节省外事开支,出国代表团要选择最近、最经济的往返路线,不得绕道中转。按照有关部门规定,出国代表团一律不搞答谢宴会;遇特殊需要,须事先商外事局报告部主管领导批准。
五、做好代表团出访来访的各项准备工作。出国前,由团长主持,外事局配合,组织出国人员学习政策、业务和外事纪律及知识。回国后,要及时召开总结会,写出报告,报外事局并转呈部领导。要做好代表团出访和接待各项后续工作。陪同外国代表团访华的人员,要及时写出接待简报。


常州市收养登记办法

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政府


常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常政发(2001)11号

关于颁发《常州市收养登记办法》的通知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现将《常州市收养登记办法》颁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常州市收养登记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收养登记行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维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收养应当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保障被收养人和收养人的合法权益,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不得违背社会公德,不得违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

第三条 凡中国公民在本市收养下列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均应依照本办办法办理收养登记:

(一)收养丧失父母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二)收养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三)收养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四)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以及继父或者继母收养继子女。

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

第四条 市区居民(村)民和华侨、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公民在本市收养子女的,应到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收养登记;所辖市的居(村)民应到所辖市民政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收养登记。

第五条 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为送养人:

(一)孤儿的监护人;

(二)社会福利机构;

(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第六条 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疾病、法定报告传染病、恶性肿瘤等);

(四)年满30周岁。

第七条 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

收养孤儿、残疾儿童或者福利机构抚养的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收养一名的限制。

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可以不受本办法第五条第三项、第八条第二款和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的限制。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继父或者继母收养继子女,须经继子女生父母同意。可以不受本办法第五条第三项、第六条和被收养人不满14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第八条 收养当事人有配偶的,须夫妻共同收养。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40周岁以上。

第九条 生父母送养子女的,须双方共同送养。生父母一方不明或者查找不到的可以单方送养。

第十条 收养和送养必须双方自愿。收养年满10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被收养人的同意。办理收养登记手续时,收养当事人必须携被收养人亲自到场。

第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均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该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得将其送养,但父母对该未成年人有严重危害可能的除外。

第十二条 监护人送养未成年孤儿的,须征得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有抚养义务的人不同意送养、监护人不愿意继续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变更监护人。

第十三条 收养人根据收养登记机关的要求提交收养申请书和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收养人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

(二)由收养人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有无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等情况的证明;

(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的身体健康检查证明;

(四)收养人结婚证;

(五)收养人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部门出具的收养人有无子女情况的证明;

(六)收养社会弃婴的需提供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儿童报案的证明;

(七)结婚后5年来生育子女的收养人需提供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不能生育的证明;

(八)华侨、港澳合同胞需提供护照、身份证、回乡证、户口册及誉本、旅游证件及我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或国家主管机关委托的公证人出具的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四 条送养人应当根据收养登记机关的要求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

(一)送养人的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单位作监护人的,提交其负责人的身份证件);

(二)被收养人有其他抚养义务人的,需征得其他抚养义务人的同意,并提交其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三)监护人为送养人的,应当提交实际承担监护责任的证明,孤儿的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或者被收养人生父母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对被收养人有严重危害的证明;

(四)生父母为送养人的,应当提交与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订的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协议书;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还应当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送养人有特殊困难的证明。其中,因丧偶或者一方下落不明由单方送养的,还应当提交配偶死亡或者下落不明的证明;子女由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收养的,还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或者经过公证的与收养人有亲属关系的证明;

 (五)被收养人是残疾儿童的,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该儿童的残疾证明。

第十五条 收养登记机关收到收养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自次日起30日内进行审查。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并且有关证明材料齐全的,应即为收养当事人办理收养登记、发给收养证。对不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对当事人说明理由。

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收养登记机关应当在登记前公告查找其生父母;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公告期间不计算在登记办理期限内。

第十六条 收养关系成立后,需要为被收养人办理户口登记或者迁移手续的,由收养人持收养证到公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收养人在被收养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养关系,但收养人、送养人双方协议解除的除外,养子女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当征得本人同意。

收养人不履行抚养义务,有虐待,遗弃等侵害未成年养子女合法权益行为的,送养人有权要求解除养父母与养子女间的收养关系。送养人、收养人不能达成解除收养关系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八条 养父母与成年养子女关系恶化、无法共同生活的,可以协议解除收养关系。不能达成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九条 当事人协议解除收养关系的,应当到收养登记机关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经审查符合规定的,收养登记机关为当事人办理解除收养关系的登记,收回收养证,发给解除收养关系的证明。

第二十条 借收养名义拐卖婴儿、儿童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遗弃婴儿的,由公安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出卖亲生子女的,由公安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除社会福利机构可作为送养单位外,其他任何单位不得作为送养人。如违反本办法,有关单位应对其责任人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为收养当事人出具证明材料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由收养登记机关没收虚假证明材料,并建议有关单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收养当事人弄虚作假骗取收养登记证的,其收养关系无效,由收养登记机关撤销登记,收缴收养证。

第二十四条 收养登记员应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收养登记员证书的人员担任。收养登记机关应当依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整理、保管收养档案。

第二十五条 外国人在本行政区域内办理收养登记,按照民政部《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
2001年1月21日